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科技隨身裝置的猜想Apple iWatch

當Steve Jobs藉Apple iPod縱橫全球科技市場不可一世當時,據說某人掏出了自己口袋,明白告訴Jobs一個實情:一般人出門必定會帶三樣東西,那就是:鑰匙、手機,與錢包,很可惜iPod不在內。老賈當場挨了當頭一棒,這也成為不服輸Jobs後來全心推出劃時代iPhone的原動力。

物換星移,願Jobs在天上安息。Apple傳出繼iPod之後最重要的科技裝置iWatch(姑且稱之吧)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甚至SamSung都已經玩過一輪了,但始終沒有很明確的規格、功能,或設計等資料流傳出來,但今日的某篇報導卻讓人有某種特殊的猜想。原文大意如下:

根據科技部落格9to5Mac's透露,在執行長庫克(Tim Cook)擘畫下,蘋果公司已組成一支11人的菁英團隊,進行「iWatch計畫」;其中囊括健身專家、睡眠科學家和時尚業執行長,展現蘋果搶攻穿戴式裝置市場的野心。
  • 布拉尼克(Jay Blahnik),健身及行為追蹤科技的世界級專家,他先前在Nike負責Fuel Band,還曾任職於數家健身相關企業
  • 雪佛(Ben Shaffer),Nike的設計總監,曾參與穿戴式健身裝置研發
  • 布拉克(Ueyn Block)C8 MediSensors的工程主管,他擅長由皮膚判讀資料
  • 多爾蒂(Nancy Dougherty),高科技醫療器材專家,她從事的工作包括藍芽連線智慧型藥丸以監測劑量與服用時程
  • 懷特賀斯特(Todd Whitehurst)原Senseonics公司的他主持一個無線手機連線血糖感測器的工程團隊
  • 歐雷利(Michael O’Reill),Masimo前任醫療長,他曾為iPhone開發脈搏感測軟體與硬體
  • 納拉西漢(Ravi Narasimhan),Vital Connect公司生物感測器研發主管,專長是紀錄呼吸的感測器
另外,睡眠研究專家雷曼(Roy Raymann)上個月正式由飛利浦研究機構離職,他的專長包括如何不靠藥物來改變睡眠品質,以及研發小型感應器以追蹤睡眠,顯然iWatch很重視睡眠品質這個方面。(蕭美惠,2014年02月10日)
若此事為真,則可視為iWatch最明確表現出企圖的一次露出。同時我們可以發現Apple做“大”事的志氣:要做出真正一流的產品就要找到真正一流的專家團隊來負責!雖然此時critical台廠沒有意義,但比較起來台灣真的就是普通有普通好的過得去代工主義,想當然爾,再過不久一堆台廠in hourse的設計師將被要求設計一堆類似功能的老二產品,在自己也不了解醫療、睡眠、健康的使用者行為狀況下,繼續玩型似而神不似的瞎子摸象遊戲。同時團隊名單結尾更有二個人選讓人讚嘆Apple的眼界。其一是去年7月仍為法國精品聖羅蘭(YSL)執行長的迪尼維(Paul Deneve),其二就是英國精品Burberry 前執行長亞倫德茲(Angela Ahrendts)。可以想見iWatch從外型、包裝到整體行銷都會打破傳統電子商品的路數,重新回到Apple最擅長也是高獲利關鍵的精品式行銷領域。

另外從名單內行為(Behavir)專家(如睡眠)佔了相當比例,可以大膽假設科技後端所體驗的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仍會是Apple最強大的武器之一,再度發揮Apple的夢幻組合,利害的硬體搭配令人驚艷的軟體(服務),整合跟人(體)有關的服務完整生態系,從“選擇使用”進階到“生活(存)必須”,光想若它能主動感測睡眠呼吸終止症(打鼾),並且運用電流刺激皮膚等技術(What ever)改善睡眠品質;連結Big Data感測並量化顯示個人運動對疾病的發生比率,讓運動不在只是“感覺”健康。這將會是多大的科技成就!這也是目前台廠普遍缺乏的基礎Know How:對科技了解太多卻又對人(使用者)了解太少

iPod徹底改變了音樂產業
iPhone徹底改變了通訊產業
iWatch若順利,我想將會徹底改變醫療及健康產業,甚至永遠改變電子產品與人之間的關係(連結)。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蕭美惠(2014)。蘋果iWatch 11人菁英團隊曝光。工商時報,2014年02月10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