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文化的前行與再生

土地孕育生命,生命則在土地上產生連結,不同的土地產生的連結不盡相同,有因此具有不同的生活連結脈絡,生存困難還是容易、氣候冷還是熱、是耕是牧,都形成一種文化。隨著時代改變,許多連結的本身也物換星移,因此文化便面臨了存續的挑戰。在許多層面來說都面臨了所謂“忒修斯之船”的問題,如果文化改變,還是原來的文化嗎?

這是一個燒腦的悖論,但我認為,生活及文化,只要繼續喝茶,那就還是茶文化。至於形式與內涵應該是不受限制的。但某方面來說也違反了道統存續的意義,變成隨時可以拋棄的物件。人往前再往前的意義,不只是自我的認知也是對環境認知改變之下的互動變果,留或不留變或不變,都應該用最尊重的態度來思考。許多文章都提到再生與前行,但更也許是前行與再生,我們一路走一路的生與死與生,在行中生也在行中死,透過萬事變化來反射心鏡內的堅持,才是文化再生的意義。

2021年6月9日 星期三

文化行銷的操作策略

文化創意設計方興未艾,除了商品本身之外,許多台灣的好山好水好人都成為文化行銷的符號,助力商品的銷售。但這樣的模式是否能成為一個堅實的產業?或是是一種單純的文化符號行銷借用?我認為,首先要釐清文化創意行銷操作上到底是取得“認知”還是“認同”的差異。其中並沒有好或壞的差別,而是在品牌與行銷的操作上應該要清楚策略途徑。

近期有幾個讓我趣意盎然的文創商品,其中一個就是北京故宮聯名的彩妝用品。特色在其型制與圖像色彩的運用,真正玩了一把古今交會,掀起銷售上的熱潮。淺見認為這就是跟“朕,知道了”一樣是種符號再生,大部分在視覺與心裡認知上起了獵奇、新穎、特別的行銷作用。 重點是快速的創新與創意。而認同則是一種文化的精神需求滿足,例如日本民藝大師柳宗裡的鍋碗瓢盆杯,最平常不過的東西卻有著不平常態度,持續著表現出有道的文化精神,重點是緩慢的累積與持之以恆。文化是可以被創造的,但這種文化終究要展開呈現的是什樣的生活內涵,是文化創意工作者與文化創意行銷要講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