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峇里島已經是一種生活型態代表‧蜜月於烏魯瓦圖 |
宏達電htc早在我約10年前退伍時已經是手機代工產業赫赫有名的狠腳色,尤其是看準Nokia與Motorola在智慧型手機佈局的空檔,大膽投入所有的資源替歐美通訊品牌進行smart phone的OEM、ODM服務,也許是蜀中無大將,也許是匠心獨具,2000年後宏達電確實在台灣科技業界不可一世,但就像台灣大部分的科技產業,代工換取的微薄利益早已無法滿足追求卓業的企圖心,運用併購多普達等方式,一時之間品牌奮起,初期也確實創造了亮眼成績,橫掃歐洲與北美市場,htc成為台灣照亮全世界的耀眼光芒。
利厚者必引眾食之,自古皆然。除了原本的老大哥之外,Blackberry的商務族群,三星的快速設計,也陸續投入個人通訊市場。由後往前看,造成整個手機產業殺傷力最大的當然是蘋果公司執行長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一手主導的iPhone,當然成王敗寇,有更多商管專業人士能於蘋果市值超過6千億美金的今天深入精闢分析iPhone大行其道的原因,同一時間htc黯然公佈財報,獲利率於去年同一時間下滑7成。成敗論英雄,從個案研究出企業經營策略差別可能造成的影響,聚焦從商品企劃、科技管理、品牌層面看Apple的勝,對照出htc的敗,則是一個新鮮的嘗試。
|
販賣峇里島這個品牌與對生活型態的認同 |
首先從商品企劃層面來看,不諱言htc代工經驗豐富,他們很會做“智慧手機”,不管是外型設計、功能技術、成本控管、生產效率都是第一流的,但這樣的一個過往非常成功的經驗,在面對現代跳躍式競爭時,卻成為最大的危險,尤其進入品牌之後,不會再有誰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以及要做或不做,因此過往的成功就成為祝福與枷鎖。
只要想著做手機,一開始的新產品企劃時,觸控螢幕會出現在候選名單內嗎?不會的,名單內只有更快的處裡器、更大的記憶體、更強效的電池、更好的螢幕等,鍵盤更不用去多想,這些既有元件組裝出來的新手機,可以說是
「舊的新科技手機」。反之,蘋果正因為是沒經驗,反而用更開放的心態看“個人手持裝置”這件事,只是要有通訊功能。從一開始企畫定位就成為結果,產品本身最大最顯著的差異就是iPhone選擇了觸控螢幕取代鍵盤,徹底顛覆了對手機的想像,打破手機既有的範疇,也利用這個產品層面根本的差異化,成功達到市場先佔優勢。
觸控螢幕是早有的舊科技,卻因為新的連結應用而新生,正是所謂「新的舊科技手機」。雖然htc緊接著跟隨推出觸控機,但iPhone早已成為觸控創新的代名詞。簡單對比就是:
- 做智慧型手機 VS 做個人手持裝置
- 從手機開始想 VS 從人開始想
- 先想好手機的價值 VS 先想好人的價值
- Case Study:iPhone率先獨家採用觸控螢幕,完全捨棄鍵盤。在操作上定義出滑動、縮放、拖曳、點擊等模式,尤以前兩項突破滑鼠使用概念,卻與人的邏輯經驗相符合,塑造直覺使用者經驗,從幼兒幾乎不用學習即可操作觸控螢幕裝置的報告即可確認,此一科技模式的優勢性。
|
有形的終究消失,無形的才能久傳 |
科技管理層面來看差異,
一句話來說htc與Apple就是:「科技人與人科技。」可以從下述幾的層面來看其中的分別。對htc來說,科技是規格與功能的差異,是處裡器的工作時脈、螢幕解析與亮度、電池續航力、相機畫素的提升,是區隔高中低階手機的分水嶺,因此科技占據詮釋htc手機靈魂的主導地位。而對Apple來說,科技是支持“
快適”使用者體驗的基石,是讓人覺得流暢、讓人覺得有趣、讓人覺得方便的那雙看不見的手,是判斷手機使用感覺好壞的關鍵,是下一次是否還會回購的原因,讓科技變成無微不至的悉心服務者。
科技人擅長把科技密度增長變成首要追求的目標,追求科技的外在表現,速度、大小、效率是判斷是非唯一依據;人科技聚焦探究科技對人在生理與心理核心需求滿足的可能,講究科技的內涵層次,使用者經驗是永遠的標竿。簡單對比就是:
- 重視科技本身表現 VS 追求人的科技體驗
- 讓產品的高級規格成為優勢 VS 讓人在使用後的感動成為優勢
- 科技是主角,人來使用高科技 VS 人是主角,科技來服務人
- Case Study:iPhone從來都不是科技規格上的領導者,卻是服務體驗的領導者。包含與iTunes、App Store的雲端虛實整合,雙鏡頭設計述求遠端視訊的親情傳遞及聾啞人士手語溝通的可能性,而「Siri」打造出強大的語音助理服務,超越舊有對“語音控制”與“語音輸入”的想像,確立什麼是“科技功能”什麼是“科技服務”之別的Apple風格。
|
那台灣這個品牌到底代表什麼? |
最後來談品牌層面,對於消費性產品與品牌來說:「產品塑造品牌,品牌論述產品」,同為表裡。以廣告與產品策略來看,htc的廣告大部分時間是在“賣產品”,是對新手機消費的提案,重點包含功能、規格、效能特點、價格等產品資訊,消費者接收到的是品牌新手機的訊息。
Apple則喜歡在廣告中“賣風格”,進行生活型態的提案,強調生活、方便、分享、歡樂等人性價值,觀眾留下的是品牌價值的印象。品牌值基於產品層面的好處在於風險低,以及容易操作辨識,但也是最容易被“比較”淘汰的面向,或許也是htc必須以“機海”戰術撐住場面的原因,間接造成消費者對每款手機的印象低落。品牌企圖塑造一種風格好處是風格不會淘汰,但若產品力不夠強就會變成金玉其外的空殼,同時這種
風格就變成是品牌長期的承諾,這些Apple都做到了。從之前經典廣告利用兩個不同的人來代表Apple與Microsoft,除了有趣的對白,更刻意從輕鬆與拘謹的衣著髮型上形成區別,風格就一直是Apple念茲在茲的重點,從精緻包裝、產品美型、以人為核心的科技、巧妙演譯風格廣告、優秀獨特服務人員,到時尚設計的直營專賣店,全都維持了完整而一貫的image,這種
品牌的風格就是消費者感受到的承諾,而在htc上看不到這種承諾。簡單對比就是:
- 賣手機的品牌 VS 賣風格的品牌
- 提供新手機消費方案 VS 提供新生活型態方案
- 手機保固 VS 品牌承諾
- Case Study:htc手機汰換速度極快,每一款手機都有不同的名字,大家記住了野火、英雄、動感,卻沒記住htc,也想不起htc這個品牌到底是追求什麼認同。iPhone本身的“ i ”系列就具有極強的品牌識別,從iPhone到iPhone 4s,歷經五代的產品,新機推出速度完全不受市場環境干擾,按照步驟不斷執行品牌的複習,用精準頻率創造新聞事件的廣告效益,攻佔媒體視佔率,另家廣告投放創造話題思佔率,再透過創新產品奪得心佔率,最後以iTunes、App Store等雲科技,將品牌黏著度拉到最高,形成完整的品牌力。
定位,會影響整個企業經營的思維,如以鞋類銷售為主的Zappos把自己定位為服務業,只是剛好賣鞋子,因此雖然每個人都可以賣鞋子,但如Zappos把服務當作核心競爭力的,可說絕無僅有,也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標竿商業模式。科技管理直接決定了對科技的態度,代工式的規格堆疊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者經驗為主的科技發展趨勢,因此Apple勝Nokia與Motorola敗、Apple勝HP與Acer敗。在品牌經營層面,如果說不出你的品牌代表什麼,是一種什麼價值的認同,那又如何要別人認同你?唯有在各種行動中堅守品牌價值與品牌承諾,才能在“物”競天擇的時代,成為下一個典範標竿。
|
峇里島的花就像品牌產品,常佔我的心 |
後話:台灣次世代的科技產業新希望:雲端產業,必須朝向「科技服務」方向邁進,如果只想著「科技功能」,那恐怕只會淪為下一個“慘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