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跨領域的創新,舊元素新連結

「TCL與宜家達成合作」是一個新聞標題,出自PR Newswire美通社4/19的全球公關稿,由於是陸商的新聞,在台灣照舊波瀾不興。但我除了嘆口氣之外,也多了驚訝於中國企業的靈活度與創新度越來越高。一個家電業、一個是家居業,看似平行卻也一拍即合,拉高層次,可以看出兩家企業主要核心都在於“提供生活型態方案”,只是從不同角度切入。常去逛IKEA的人都知道,IKEA跟其他傢俱店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運用模擬屋的方式,提供消費者完整的生活型態方案,而傳統家具店只是賣單一的傢俱。消費者在模擬屋中可以感覺到每一個物品在空間中的價值,並透由型態的認可進而達到產品的認可與消費,是一種體驗式行銷與感覺消費,個人就是常常去逛IKEA明明沒缺什麼卻還是買了一堆東西回家,只因感覺對了或想像物品將帶來的生活價值。而傳統傢俱店缺乏提案的能力,只能利用大量陳列與價格差異,得到缺什麼買什麼或低價的鎖定式消費。而在IKEA賣場裡因應生活空間的營造,必定會出現不少生活家電產品,我從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台灣的家電品牌業者願意好好利用這個展示的機會,用品牌行銷的概念包下IKEA的家電需求,不在這裡Branding那要在哪裡?

IKEA簡潔的北歐設計風格加上負擔得起的價格,在台灣一直是白領與小資的愛牌,進台灣的時間也比進大陸早很多,照理說台灣業者應該更有機會跨界合作創造品牌的效益,但很顯然國內業者並沒有這麼做,或許有業者試過我不知道,但至少陸商成功了,成功的讓IKEA願意合作,成功的將舊資源產生新連結創新,試想,若全世界的IKEA展館內都用TCL的家電來搭配,那品牌效益會有多大?我若是品牌商,就定期將所有新產品免費送給IKEA搭配展示,絕對比陳列在通路的品牌營造效果強。

我所觀察到台灣的許多品牌企業,仍相當的集中認為品牌是靜態的,亦即所謂Brand,而不知品牌應該是動態Branding。設計漂亮的品牌logo,印在包裝盒與DM上,加上做個漂亮網站,就是有品牌了!logo缺乏持續的曝光、露出,網站一陳不變資訊落後,包裝盒內裝的產品與外觀形象格格不入,或沒有定期更新設計,卻還認為品牌原來不過如此,殊不知靜態的死品牌,只是在產品上多個圖案的陌生人,完全產生不了任何效益。

品牌操作的手法很多,從企業面、產品面、價格面、市場溝通面等,從IKEA與TCL的異業結盟之中,可以看出陸商對品牌的操作越來越靈活,從之前只想併購品牌,結果只買到空殼。但現在可以共同合作互取所需,讓舊元素產生新連結價值,不得不驚訝於對岸真實上演跳躍式的品牌進化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