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藝術街裝置藝術 |
眼見國內眾家資訊大廠逐漸導入品牌之後,對設計人員投入了前所未有的“關愛眼神”,日前閱讀一篇有關於“公司投入資源鼓勵設計人員出去玩”的報導之後,隨有感。記得多年前閱讀一位曾在Nike公司任職的設計企劃人員,曾撰寫一篇文章,內容是敘述其受公司指派,深入“街頭”找尋真正“街頭精神”的過程,在融入期間甚至被警方開立告發單罰款等,但公司全力支持下,終於主導設計出暢銷的運動商品。去玩是放輕鬆的,怎麼去玩出價值則是嚴肅的。
設計師有兩種:有趣引申創意、嚴肅引申創意。第一種稱為體驗者,由自身的生活體驗中去活化設計細胞,在廣泛的觸探與學習之後,將所獲得的開放心靈與創意價值,反饋在其所設計的物品之上。第二種為觀察者,由嚴謹和計劃開始,去找出當前盛行的與趨勢之中心,藉由觀察、接觸與討論去找出核心價值之所在,用嚴謹的紀錄來詮釋各種衝突、差異、反叛,並藉由後期檢視噴發出創意與設計。
In House的設計工作人員,尤其是id,常常會跟公司其他人員產生格格不入的情況,這樣的情形,常常讓我回想起大學住宿時,每到期末進行宿舍床位抽籤之後,瀏覽校園bbs板上的誠徵舍友的廣告,常會看到的這一句話:“anyone but students in design department. ”古怪、生活作息不正常、雜物超特多2、奇裝異服、吵鬧、總是弄髒環境等,大概是最常見的形容詞吧,雖然不會像梵谷一樣的把耳朵割下來,但也快了!
空桶椅,真是有才 |
「不同」可以由自己開始,當然也可以由別人開始。有計劃的去觀察去融入多元、不同、充滿變化能量的人事物,並把這些多元的價值帶出來,形成一種設計。這種設計常常是有計劃性的,把能量與價值做精準的一手描述,紀錄下連「帶原者」也未必自覺的特性價質,當然這些特質是之所以不同的有價值之處。例如:街頭的手持裝置,首先要問誰在街頭?如何描述街頭?前進台北西門町,或是台中精明一街還是高雄新掘江商圈,瞧瞧橫行在「街頭」的是什麼人,並運用訪談、融入、客觀紀錄等多種策略,嘗試粹取出原汁原味的「街頭」。在得到真正「街頭」的加持之後,設計出有「街頭」風味的手持裝置應該就不遠了。
空瓶裝置藝術,如果加入LED應該會更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