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福特T型車到智能載具(Smart Vehicle)-談百台Volvo無人駕駛車將上路

volvo汽車無人駕駛概念圖,引自udn.com
福特T型車(Model T)於1908年揭開汽車燦爛序幕的跨時代光芒,到2013年陸續推上檯面的無人駕駛車,在短短的100多年時間,汽車從單純物理(引擎)與機械結構(傳動)的連動,邁向一種高智能的、更講究科技的運輸載具,包含純電動化與無人駕駛將是技術變革的核心,稱之為智能載具。

傳統我們對汽車的印象就是一台“由人來控制的內燃機引擎”其他必要構件包含傳動、轉向、煞車三項,以及其他因需要而附加的配件與功能,但當前電動汽車加上無人駕駛系統,幾乎已經完全打破人對汽車的核心印象,其所造成的衝擊是全面且深遠的,甚至會完全顛覆全世界的公路系統。至於人為何願意交出掌控的權力?相信裡面有許多複雜且值得深入研究之處,但從使用者經驗來說,人需要汽車的主要因素大都是因為有移動需求,當然也有部分是享受操控快感,但若論面對都市擁擠的交通,相信大部分人都願意有“人”代勞傷神的駕駛工作,人就可以輕鬆自得的處理私務。

現在汽車設計的核心概念都在於協調駕駛人與汽車之間的人機溝通,同時由人接收外界的變化後形成決策對應在汽車的操控上,同時整車機械結構也是為了服務人的操控習慣而設計,例如加速、減速、變換傳動等,但在未來的智能載具上,人已經不在擔任操控的角色,汽車溝通的對象將會變成公路系統與其他汽車,例如公路系統發送前方施工訊息,智能載具將自動降低速度;或是塞車時車與車之間自動形成“連接”狀態,成為類似等速移動的軌道車,降低加速與煞車之間的能源消耗。在「全球規模最大 百台Volvo無人駕駛車將上路」這篇新聞之中,提到Volvo主要研究的議題包括:
1.無人駕駛汽車對於改善交通環境與道路安全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2.自動駕駛需要的軟硬體建設;
3.顧客對於無人駕駛汽車的信心度;
4.無人駕駛汽車適合的交通狀況;
5.其他路上駕駛者與無人駕駛汽車之間的互動性是否順暢。

短期之內也許因為車廠之間的技術模式不一致,讓研發測試目標放在一般汽車與智能載具混合的情況,但無損邁入全智能載具時代的目標,實現車與公路及車與車直接溝通的目標,透過紮實的實況道路研究測試,也才能找到真正 的問題,進而投入技術去解決。當智能載具技術層次成熟後,汽車的外觀設計將會產生劇烈改變,從講求操控性能轉變成講求乘坐舒適,原本駕駛的重新定位與電能設備內裝規劃,將會是個汽車大廠全新的挑戰。新的技術研發沒有短線,只能一步步去實踐、評估、修正、再實踐,才有機會為全球消費者帶來真正感動的創新。
volvo汽車無人駕駛概念圖,引自udn.com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淺談阿里巴巴的服務設計進化

阿里巴巴現在這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電商龍頭企業,靠著雙11的爆炸性威力再次躍上國際版面。阿里巴巴馬雲的成功有許多主客觀的因素,但這裡針對近期2則新聞來分析詮釋,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服務設計進化。

第一篇是聯合晚報╱記者鍾張涵於2013.10.27發的「支付寶」 帶著我的憂慮來。
全篇可以看到在這個資訊科技業裡的受訪者,對外談的完全不以規格與技術為主軸,幾乎全篇都在談科技與生活的交織,透過技術來創造新的生活體驗。例如文中的談到如何運用支付寶來完全取代實體金錢,一般認知可能仍侷限於網路購物,或像悠遊卡一般儲值購物,但從實際生活層面來看錢的流轉,你可發現錢的角色非常多元,絕對不只是單純購買行為,包含人跟人借用或償還、贈與(零用錢)或打賞(小費),同時在網路購物行為理,見面交易也是常有的形態,這些都是實體金錢流轉的方式之一,也是目前已知電子錢包僅供支付角色的未滿足之處。阿里集團說,從此以後,人們看電影不怕大排長龍、地鐵買票不怕沒零錢、吃飯AA制不怕掏錢傷感情、打麻將不怕收到假幣,就連到路邊攤,只要雙方都用支付寶,就不怕老闆用收過錢的手做煎餅。很生動也很有意思,小吃攤不會有刷卡機或悠遊卡讀卡機,但老闆一定會有手機,只要手機支付寶App對傳就完成了交易,太棒了。

阿里巴巴首先看到的是人的行為與經驗,從生活中展開問題,再運用技術去提出服務解決方案。支付寶從早期的第三方支付的網路交易保障性角色,逐漸轉變為數位金融的巨摯,可以想見,未來公司發薪水後,許多人都會把錢直接轉入支付寶,人並不會因為銀行帳戶能存錢而產生依賴,反是支付寶能用錢而產生依賴。何況支付寶的帳戶還能自動投資。透過holistic product design、service design、Ux design的觀念來引導科技進步,而非盲目的追求效率與擴張,重新定位科技是用來服務而非規範人的企業發展目標。

第二篇為聯合晚報╱記者嚴雅芳於2013.11.12發的實體店面 成網購「試衣間」。
這篇可說是雙11之後的欣羨文,重點在於提到了一個我們知道、會做但從沒被滿足,有時甚至會很不好意思的需求:去實體店試用試穿後回較便宜的網路店消費。網路購物不能接觸到實體商品當然是一種缺點,但方便的退換貨及有信譽的賣家有時能降低這種未知的風險,總而來說,若可以先去實體店面確認同樣商品則更能放心。可是這種麻煩A服務卻向B購買的行為,常常會讓人感到尷尬,因為我們自己也期待努力是有所回報(業績),這部分變成一種可以做不能說的秘密,甚至會造成消費者的消費壓力,對品牌產生迴避的心理暗示,最常見的狀況就是:上次試一堆結果去網路買(或沒買),真歹勢,怕又遇到同店員還是不要進去好了。這應該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但阿里巴巴大膽的逆向操作,光明正大把實體店變成試衣間。

阿里集團副總裁喬峰表示,雙11亦成為未來商業的風向標。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Uniqlo、GAP、IT、玩具反斗城、寶島眼鏡、銀泰、海爾、鄂爾多斯、宏圖三胞等300多品牌旗下的三萬門店作為天貓雙11的「試衣間」。這些門店覆蓋中國300多城市1000多個縣。消費者可線上下載體驗條碼,隨後在天貓購買。對這些連鎖店來說,只要是銷售就是好銷售,不管是從實體或虛擬通路,同時,消費者在網路上看好款式並去實體通路試衣時,也許會看到更多網購沒賣或其它更多的打折商品,何不大大方方的拉消費者進門?今年的雙11,給了更多需時相生的行銷創意,重點是滿足了消費者實際的需要,提供了便利與阿里、品牌、消費者三贏的局面。

由於新聞說明不完整,無法完全確定其中的機制,若試完整的服務的流程應可規劃為:網路搜尋看樣、安排預約要何時去哪家店試衣、輸出列印或傳輸體驗條碼到手機、去連鎖店讓店員掃描確認體驗條碼、店員直接拿出預約的樣式與尺碼試衣、現場可以進行店面付款網路預購或提供條碼自行手機掃描。這個過程或許仍未完美,但如許多論文研究均指出,人的經驗與需求是連續的與綜合的,但目前大部分的機能或服務都是片段與單一的,期間的落差與未連接之處,就是莫大的商機與利潤。

阿里巴巴從早期的工業產品與零組件供應商網路搜尋平台,單純的工商資料蒐集者角色,到當前網路銷售與數位金融的領頭羊企業,阿里巴巴靠著不斷滿足廠家企業需求(原物料資訊)、滿足中小型賣家需求(擔保、認證)、個人消費需求(支付寶),到現在甚至轉向提供數據鍊給物流企業以改善運送情況,阿里巴巴很明顯的它不是製造,它也不直接介入賣家銷售,它只在乎如何透果妥適設計,把各個失落的環節串連起來,讓人的經驗與感知一致。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TVBS戲劇年開跑...htc的大策略?

請走李濤李艷秋,請來華流偶像劇。整個來看蠻Make Sense的,第一、想要把“內容”這塊整合進手機,並且能夠在中國發展,政治這東西不能碰。想要當華流一哥的三立已經做了示範,TVBS也是有樣學樣。第二、甄嬛傳再次證明華語戲劇大有可為,跟隨華裔華語族群盤據全球,商業利益與附帶效應之龐大,令人嘆為觀止。第三、htc要獨家供應的數位娛樂內容,還有什麼比香港TVB與台灣TVBS自拍片更能掌控?

事實證明,電視台要賺錢就搞低成本的談話性節目、買中日韓劇重複播、再搞搞節目廣告化,保準穩賺不賠。TVBS斥資50億重返戲劇舞台,絕對不是要在戲劇本身上賺到錢,而是整合到雲端與智慧行動裝置的大策略。尤其後續提到:預計3年後年產416小時戲劇,這是為了什麼?除了塑造戲劇品牌之外,最明顯的就是維持吸引動能,形成一種具有差異的生態系圈圈,就像買IPHONE是順便買ITUNES與其他蘋果服務,以後買htc就等於買了高清順暢、領先觀賞、娛樂滿分的雲端華流偶像戲劇收視服務保證,哪能不強大?反面辨證來說,SamSung不可能搞一家專拍華語片的電視公司,世界上其他公司也一樣。中國本土中興、華為有機會,但還看不到行動。

近期的非常引起市場關注的百度收購PPS,及著眼未來收視行為的可能改變,將由在地有線電視台的有限服務,轉變為網際網路隨選服務。以往,在地頻道商掌握單一媒體是否能進入到服務選單之內的生殺大權,但雲端智慧電視終將來臨,在頻道解放的趨勢下,掌控發言權的關鍵又將從頻道公司回歸到內容生產者身上。試想,多年後的某一天,下班時在捷運上獨家即時收看熱門偶像劇,一回到家立刻把手機插入超大液晶電視的連接座,轉換為大螢幕收看。後續繼續透過htc手機選用雲端娛樂資料庫,連結到家中音響、電視,甚至上網購物,成為網路訊號的來源。
TVBS記者會,引用自UDN記者黃士航/攝影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hTC獨家搶先高清收看流瀲紫新作「後宮 如懿傳」?

曾想像hTC能朝新的方向整合軟硬體,透過收購VIA的晶片設計來創造智慧型手持裝置的視覺新體驗,加上王雪紅個人收購TVB股權,打造hTC獨有的HD級視覺軟硬加垂直整合天王地位,但,似乎久久仍未見有任何新的發展,只見股價直直落。

取自http://blog.moc.gov.tw
當初,王董入股TVB並間接持股TVBS,被視為將軟體向上整合至數位內容製作的領域,應很快就會見到TVBS這臺灣少數賺大錢的有線電視公司,轉型進入製作強勢華劇,而這些華劇就成為送上雲端付費下載的強勢內容,而透由hTC獨家搭載的VIA視頻解碼晶片,可以直接以HD格式串流收看這些華劇。在手機市場進入成熟期,尤其晶片與軟體同樣被少數幾家壟斷之後,從以前WINTEL聯盟對PC產業,變成Android與高通Qualcomm對手機產業,軟體與核心晶片被綁死,後續只剩下如PC產業般的微薄通路價格戰。要打破這種命運只有從外部著手,加強附加價值的連結。當然除了軟體、音樂之外,影視產業也是個巨大的寶盆,等待有心人來淘寶。近期夯劇「後宮 甄嬛傳」已經出現這種風潮,不但橫掃中港台三地,更在全球華人圈掀起風潮,報載美國中文有線電視系統已經重播2次該劇,並創下最高收視率,電視台大賺廣告財,再次證明,中文華語是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不好好利用這個優勢,就等於坐在寶山上的乞丐,在中國的中興與華為受限於公司背景問題,而被美國市場阻擋於外後,hTC對這個概念仍然毫無動作,絲毫不重視華人文化載體一哥的可能性,實在是不可思議。

當前甄嬛仍然是當熱話題,但仔細分析整個過程來看,該劇大陸播過後再到其他地方播映,有相當的時間差距,因此之前有很多其他地方的影迷紛紛透過土豆網等方式搶先售看。現在該劇作者新作「後宮 如懿傳」即將進入實質製作,若強調hTC獨家搶先高清收看流瀲紫新作「後宮 如懿傳」,會對全球華人圈,尤其是女性影迷有怎麼樣的爆炸性影響?臺灣、香港、美國,其他全球華人影迷,不想也第一時間收看到「後宮 如懿傳」嗎?只要有hTC手機搭配雲端影視系統,就可以即時與內地同步收視最新戲劇內容,而且只有hTC獨享HD畫質,輸出到大尺寸液晶螢幕也沒問題。當然,品牌經營與銷售不是一時一劇,重點在於模式的建立與資源整合,想像hTC就是華人文化載體的最佳媒介,不管是影視戲劇、音樂、程式、生活等有著獨特的資源合服務,就像是年節、端午、中秋,家庭緊密的連結,中華悠久文化的鄉愁,外國人又怎麼懂?這些又哪是APPLE或SAMSUNG能夠搶奪而去的?英語不討論,韓語再怎樣也不可能成為全球性語言,hTC不思在軟處著力,拼命想在硬體規格上打贏SAMSUNG,人家可是國家機器在支撐的產業巨獸,hTC打起來不累嗎?但SAMSUNG再利害也不太可能變成華人文化的代言人與載體,hTC早應該用自己的長處打別人的短處,而不是拿自己的短處(相對而言)打別人的長處。

hTC獨家搶先高清收看流瀲紫新作「後宮 如懿傳」只是個磚,未來,若hTC就是能夠整合影視圈資源,常態優先獨享更多優質戲劇,何嘗不是一個重要的附加價值?只要站穩華語潮流這塊地,三足鼎立之勢必成。